造势似乎是目前中国社会各种行为的一个大前提,没有比这个更加适合中国国情的了。 我承认我写这个势必会引起很多人的反感甚至谩骂,但是无所谓了,谁让咱还热血呢。
夸张的造势每天充斥着我们的脑海 我其实不是很理解,电视购物频道上很明显是忽悠人的产品,怎么会有人上当?
我其实也不是很理解,收音机里面的纪念币收藏广告,“限量2000套,在某地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拜托!抢购一空还打什么广告?这不是浪费银子吗?
可能,还是有很多人,对权威的形象,或者说是“伪装”成权威的形象,仍然抱有信任感。变成铅字、变成印刷品的东西,总是能让仍然还相信善良的民众上当。
滤镜真有提高解像力的神奇功能? 前一阵子在某著名摄影网站上,看到一个欧美牌子号称钛镀膜的滤镜,其UV镜居然有提高画面对比度,提高镜头解像力的“神奇功效”。这是不是扯得离谱了一点?按照常识来讲,任何滤镜都是在原镜头光学结构上额外增加的光学元件,除了功能性滤镜之外(偏光镜、ND镜等)数码化的滤镜对影像的质量起不到帮助作用,更大的作用是保护镜头。的确,使用高质量的滤镜可以减轻对画质产生影响的副作用。就这么违背常理的广告,还挂在特别显眼的位置上好长时间。难不成真用了这种滤镜,就能让50mm f/1.8的画质变成50mm f/1.4的水平?这……也太扯了吧?
·“Germany”标识的秘密
好吧,憋了好久,不吐不快,还是该说说正题了。抱歉会让好些最近凭空冒出来的“德产”滤镜品牌——躺着也中枪了。不过,我再次想拜托一下这些厂商,做市场工作的时候,认真点、细致点、专业点,不要总把摄影爱好者当成傻瓜。尤其是那种连印刷宣传册都原封不动克隆人家的国际品牌,可不可以给自己留点脸面?“德国”一直是中国摄影市场百试百灵的万用法宝,从相机、到镜头、再到滤镜。仿佛只要沾上德国,就意味着经典、专业、品质。真是让我彻底无语。
真的都是德国制造? 列举几个常识性的、分辨滤镜中李鬼和李逵的方法告诉大家:
首先,是不是滤镜凡是能跟德国扯上关系,就会显得很专业呢?ok,我同意德国光学技术是全世界最高水平。德产镜头之所以优秀,坊间流传的很大一个原因当然是肖特(Schott Glaswerke AG)玻璃厂为德国本土的光学厂商提供光学玻璃原料。是不是用了肖特玻璃的滤镜就能跟“德国光学”扯上关系,沾上“德国血统”的光呢?呃…抱歉,卡尔蔡司集团拥有肖特玻璃的全部股份,人家基本只向本土企业供货。如果不巧某滤镜品牌的工厂并没有在德国本土,想要采购到肖特玻璃的摄影光学玻璃原料的可能性就很渺茫了。当然,德国人做生意也不是这么死脑筋的,肖特玻璃还有美国分公司和中国分公司的。虽然肖特玻璃中国分公司是做医用玻璃、家电玻璃、建筑玻璃的生意,和光学摄影玻璃没啥关系,但是肖特玻璃的产品目录上好歹有一百多种光学玻璃原料是可以供货的,只要买到其中任何一种,哪怕是最便宜的,就可以在滤镜环上堂而皇之地标上“Germany”,和德国沾上点边了。
“Germany”(德国)=产品中有某些不明分量的成分来自于德国。
“Design in Germany”(在德国设计)=不知道是德国哪家的某某某参加了产品的设计。
“Made in Germany”(德国制造)=至少有60%以上的物料源自德国本土,在德国完成生产组装。
标示着Germany的某滤镜 请各位看官看清楚了,在产品上印刷“Germany”和“Made in Germany”,差别是非常之大的!所以请大家不要被“Germany”、“Design in Germany”这些擦边球迷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