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光影随笔 于 2012-10-19 21:12 编辑
橡胶是这样流出来的。
树上白色的斜带是从橡胶树皮中渗出的胶水,正沿着树皮的切口留到接胶水的胶碗中。这张照片拍得有点虚了。但大概的情形还是可以看得出来的。 将一碗碗的胶水集中起来送到加工厂,便可以制成一块块的干胶。 切割橡胶树皮,让胶水流出来,便是所谓的割胶,也就是用割胶刀按一定的斜度将树皮割半圈——如果割一圈,树的营养通道就完全被切断,树也就死了。 切割的最佳深度应该正好是树皮厚度——大概是一公分左右,深了会伤到树干,浅了又不能使胶水能充分地流出来;而每次切割的厚度约为一毫米,浅了不出胶水,厚了又过度消耗树皮。 一棵树开割时,一般是从离地面大概150公分的高度开始割,每次割一毫米,两天割一次,150公分的高度就可以割好几年,当割到最下面时,最先割的树皮已经长好了。这时开始换一面开割,让割过的那面休息生养。如果割胶时每刀都割得过厚,割到最下面时,上面的还没长好,割完了一面,另一面没完全长,胶树的生长就成问题了。 每天凌晨四点多钟,割胶工便要去割胶了。一个割胶工一天320棵左右的橡胶树,割到六七点钟便可割完,然后就等树身上的胶水一滴一滴地流到放置在树身上的小碗里。之所以要那么早去割胶,是因为太阳出来以后,树身上胶水便会凝固。如果割得晚了,胶水因凝固不能充分流出,就会影响产量了。 胶工们出工得时候,天还漆黑,所以每人头上都戴一盏瓦斯灯,不然什么都看不见。4点多钟的时候,正是一天最潮湿的时候。胶林如果管理得好一点,杂草少的话,还没什么,如果管理得差,那就杂草丛生。这些杂草布满露水,人在胶林里走来走去,不一会裤子就全被露水打湿了。割胶工们长年累月地在潮湿的环境劳动,风湿病便成了他们的职业病。 胶工们在等胶水的时候就是他们休息的时候,但有两件事必须做好。一是找块阳光好的地方坐下来,好好晒太阳,争取把湿裤子晒干;二是利用这段时间把胶刀磨好,不然第二天割胶就受到影响。 到了8点多钟,胶水已经凝固不流了,胶工们便开始收胶。他们每人一手拎一个桶,一手将胶树上胶碗里的胶水倒入桶里。割胶的时候弯腰320次,收胶的时候,又弯腰320次,每天640次,所以胶工另外一种职业病便是腰肌劳损。 到10点钟左右,胶就可以收完。胶工们挑着两大桶胶水回到生产队,在收胶站将胶水过磅后,将胶水倒入一个个有大汽油桶大小的铝桶中去,这一天的割胶任务就完成了。到了中午,场部车队就有卡车将各生产队的胶水运到橡胶厂加工成干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