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摄影网(官方活动)致力于为摄影爱好者和企业提供良好摄影平台、组织摄影活动,提高摄影水平与摄影友人分享摄影的快乐与成长。热线:1371 753 8088 摄影q群:10539956

北京摄影网俱乐部QQ群:52449938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http://www.beijingsheying.net/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208&page=1
查看: 567|回复: 9

宣南胡同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9 09: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光影随笔 于 2012-8-29 09:48 编辑

      北京的宣南地区即南城的宣武区。历史上,宣武区与同在南城的崇文区一直是经济落后、贫民聚居的地方。
      虽然经济落后,宣南却以“京师文化精华”著称。而孕育京师文化的便是大大小小的宣南胡同了。
      四月初与北京的摄友探访宣南的胡同,看到许多胡同的原址已经被高楼大厦所取代。其它地方残存的不是已经被拆得成废墟一片,便是各家各户的墙上都被写上大大的“拆”字。

正在消失的胡同(保安寺街).JPG
正在消失的胡同(保安寺街)


昔日的大杂院(保安寺街).JPG
昔日的大杂院(保安寺街


人去院空(保安寺街).JPG
人去院空(保安寺街)


淡定的拆迁户.JPG
谈定的拆迁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9 09: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光影随笔 于 2012-8-29 09:47 编辑

     关于宣南地区历史风貌的描述,最细腻感性的莫过于台湾作家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以及根据同名小说拍摄的电影《城南旧事》了。
      宣南在历史上之所以穷杂,是因为以前朝廷对京师的居住管理极为严格,外埠等闲人等是不能进入前门以北的地方居住的。于是,外来的逃荒百姓、走卒贩夫、乃至士人商贾,便只能在前门以南的地区居住。经过几百年的繁衍,宣南便成了各式胡同密布的地区了。
      之所以说宣南的胡同孕育了“京师文化”,是因为著名文化遗迹都在胡同里面。其中以湖广会馆为代表的会馆文化便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明朝建都北京后,各地士人进京赶考,大多聚集在宣南一带。这里常年有成千上万的士人活动,为他们提供住宿方便的会馆因而蓬勃发展,后来又有了出于经营需要而修建的地区性工商公馆和行业会馆。
      清代是宣南会馆的鼎盛时期,小小的区域竟林立了300多座会馆,一条窄窄的胡同往往坐落着十几座会馆。会馆为士人的集结、交往提供了理想的公共空间,也为学术的交流、文化的复兴准备了条件。
      近代以来影响中国历史前进的人物莫不与宣南的会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其中有名的有南海会馆,也称康有为故居,坐落在宣武区米市胡同43号。始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为广东南海籍京官所捐资购置。光绪三年(1877年)扩建成十三个院落、有房一百九十余间的大会馆。1882年康有为进京赶考,即在此馆旁院有七株古槐的“七树堂”居住。“七树堂”西边是他的三间卧室,北边四间是书室。“七树堂”的七株古槐今仅剩一枯桩。

康有为故居(米市胡同).JPG
康有为故居(米市胡同)

     “戊戌变法”前,康有为在此办《万国公报》,写《上清帝第二书》,并创立“知耻会”。断断续续加起来康有为在这里住了十六年。“南海会馆”是维新派的重镇。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康有为常在此与维新志士梁启超(居住新会会馆)和谭嗣同(居住浏阳会馆)等人共商变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9 09:3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光影随笔 于 2012-8-29 09:46 编辑

      此外,民族英雄林则徐曾住在蒲阳会馆;安徽会馆是由洋务运动的领袖人物李鸿章发起建成的;民国成立后,孙中山北上与袁世凯会谈,曾五次莅临湖广会馆,改组同盟会,建立了国民党;还有绍兴会馆,鲁迅在这里发表了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了鲁迅这个笔名。
      除了会馆,宣南的名人故居也很多。民国报刊先驱林白水的故居、中国近代著名报人及《京报》创办者邵飘萍的故居(即京报馆)、林海音的故居、蔡锷与小凤仙的故居等都在宣南的胡同里。


林白水故居(原棉花头条).JPG
林白水故居(原棉花头条)

邵飘萍京报馆(魏染胡同).JPG
邵飘萍京报馆(魏染胡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9 09:3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光影随笔 于 2012-8-29 09:46 编辑

    代表京城士人文化的便是大名鼎鼎的琉璃厂了。其中荣宝斋国人皆知,不必细说。宣南是清代出版发行业最兴盛之地。曹雪芹的抄本最初的流传就在琉璃厂的火神庙,《红楼梦》1791年正式出版也在琉璃厂。此后《红楼梦》许多翻印本都是在宣南翻印的。
      而以大栅栏地区老字号店铺为代表的传统商业文化,以及以天桥为代表的老北京民俗文化等,集通俗、儒雅、华丽于一身,浓缩了北京各个层次的文化。《红楼梦》中所取的民俗材料许多和宣南有关系,写到的大量戏剧材料就是取自宣南,许多民间民俗风物和宣南有密切的联系。
      宣南的胡同在历史上还有一处出名的地方,那就是八大胡同。八大胡同在历史上虽然是红灯区,却也孕育出蔡锷与小凤仙那段至死不渝的爱情而被人传颂。

小凤仙-云吉班(陕西巷).JPG
小凤仙-云吉班(陕西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9 09:4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光影随笔 于 2012-8-29 09:45 编辑

     此外,宣南地区还有众多寺庙,著名的法源寺便是之一。法源寺位于北京宣武门外法源寺前街、西砖胡同西侧,不仅是北京城内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刹,也是中国佛学院、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所在地。


法源寺--信徒(法源寺前街).JPG
法源寺-信众(法源寺前街)


    孕育了京师文化的宣南胡同如今已走到了历史的尽头。对于宣南胡同的消逝,人们不禁唏嘘不已。但是,这个北京市历来的贫民窟如果不改造,世代生活在这里人们如何改善居住条件呢?

以此谋生(南柳巷).JPG
以此谋生(南柳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9 09:4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光影随笔 于 2012-8-29 12:03 编辑

      以南海会馆为例。当年的南海会馆中有十三个院落(共一百九十余间房屋),假山、花园、凉亭、榆树、丁香、青藤遍布其间。而今,会馆一片破败,挤住着一百五十多户人家,居民私搭乱建的小房密密麻麻。这样的环境实在是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所在。而这却是宣南胡同的普遍景象。
      如果要将这里的胡同修缮一新,并彻底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我想至少要迁出一大半的住户。要办成这件事,政府大概要拿出成千上万亿的资金。且不说市政府是否有那么多额外资金,把这么一大笔资金只用于造福于一部分居民,对其他人是否公平呢?如果真有这么一大笔资金可供开销,拿去用于改善全体市民的养老保险或医疗保险不是更有意义吗?
      看来,宣南的旧城改造很难绕过商业途径了。我想,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毕竟,这里不是故宫,不是颐和园,拆就拆吧,老百姓的生存权更重要。所以,站在这里老百姓的立场,我是举双手赞成拆迁的。不过,我希望政府和专家能有足够的智慧对对这片地区的几处重点遗迹善加保护,并修缮一新。


昨天·今天·明天.JPG
宣南胡同的昨天、今天、明天

点评

好片!留个念想吧,中国的英文名称不就是(拆那)吗!!  发表于 2012-8-29 09: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9 11: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好图学习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30 15: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 发表于 2012-8-29 11:07
好文,好图学习欣赏!

感谢版主赏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7 18:59:1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好像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古文化留存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7 19: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月下松 发表于 2012-9-17 18:59
现在好像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古文化留存问题。

感谢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商务合作热线:1352 066 2727|tag|友情链接qq咨询:645200036|手机版|小黑屋|人体艺术摄影|北京摄影网,邮箱:beijingsheying@163.com 官方qq群:10539956 ( 摄影服务热线:13520662727 )

GMT+8, 2024-9-24 09:33 , Processed in 0.26540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