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快乐光影 于 2015-12-25 11:21 编辑
2015年12月19日,在国家摄影年会上,37岁的弱智“天才指挥家”舟舟再次进行了激情表演,下面是舟舟指挥演奏时的几个片断。 舟舟,原名胡一舟,1978年4月1日出生在中国的武汉,他是个先天性愚儿,智力只相当于几岁的小孩子。舟舟当听到音乐响起时,就会拿起指挥棒。舟舟的指挥棒从中国一直舞到美国,他让有幸观赏他表演的千万观众激动不已,赞叹不已。 舟舟的出生,曾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欢乐和希望。父亲胡厚培是武汉交响乐团低音琴手,给儿子取名胡一舟,希望这小生命像一条小船,平平安安地访问人世的港湾。然而1个月后,他被告知儿子是医学上被认为不可逆转的中、重先天愚型患者。这种疾病在中国的发生概率为500万分之一。 舟舟像一株无人在意的植物在乐团宿舍大院自由自在地生长着,音乐进入他的生命一如阳光雨露之于世间万物。从两三岁起,他就随父亲泡在排练厅里,像随意摆放的一张桌子、一把椅子,舟舟的存在再自然不过。性情温和的舟舟从不捣乱。 舟舟的逻辑思维能力很差,但形象思维能力却很强。长期泡在乐队,使他对老指挥家张起先生观察得相当细微。大约6岁的一天,一次排练休息时,乐手们在排练休息时和舟舟开起了玩笑。“舟舟,想不想当指挥?”“想!”舟舟爬上了指挥台,举起了指挥棒。奇迹出现了,舟舟惟妙惟肖地把张起先生的动作都表现出来,甚至用左手推眼镜架看谱的动作都惟妙惟肖。舟舟煞有介事地敲了敲谱台:“预备,开始!”乐手们起初觉得挺逗,看到舟舟的动作很有感觉惹得众人大笑,并纷纷随着他的指挥棒演奏起来。舟舟将这首《卡门》指挥完毕,转过身认真的鞠了一躬。在场的人也许只有舟舟没有把这次操练当作一次游戏。也许这就是他非职业的指挥生涯的开始吧!《卡门》也因此成为他最爱的曲目,几乎无《卡门》不欢。如果他说哪场音乐会不好听,原因很可能就是没有《卡门》。 乐团有演出的日子,舟舟快乐得像过年。在繁忙的化妆间,舟舟也会趁机认真地将自己涂抹得五彩斑斓。演出的时候,舟舟喜欢站在舞台的一侧。他总是万分陶醉地和着乐队的演奏作出各种指挥动作,如入忘我之境。 后来,一部电视记录片改变了一个弱智少年的命运。在录制中,由于舟舟特殊的心智结构,使得他在镜头前毫无胆怯和做作,更加强了这部片子里无法设计出的纪实风格。编导者放低了他们的视角,用镜头与舟舟作平等的交流。“所有的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淡然的手法蕴藏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的关怀,使得这部片子获得当年国内记录片最高学术奖中的惟一大奖和最佳导演奖以及此后接踵而来的一大串奖项。这部长达60分钟的电视记录片《舟舟》已传播到欧洲、美洲、台湾、香港。 从此,他的世界不再寂寞,他的“才华”被人们认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也向舟舟发出了邀请……并随团参加了许多重要演出,出访了好多国家。这个深受人们喜爱的弱智“指挥家”被鲜花掌声、观众记者所包围……他的视野广阔了、朋友多了、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了。 从弱智到“天才指挥家”,从生活不能自理到可以与人基本正常交流,舟舟在亲人和社会的关爱中渐渐的长大,作为“名人”的舟舟仍不懂得名利为何物,只陶醉在音乐的快乐和激动、兴奋之中。但会从舟舟那赋有传奇色彩的经历中感悟到爱的力量,让那些还在为有着和舟舟父亲一样痛苦的家长能够看到希望:“爱,是可以改变命运的!”。 舟舟的故事更多的展现的是人间的友爱,并希望以此温暖观众的心灵,呼唤对“真、善、美”的赞赏和追求,共筑美好和谐社会,让世界充满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