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沉积岩 于 2015-7-20 13:24 编辑
中华抗战五十年纪念园(一期工程) 在蒲河源头观陵山下落成 中华民族抵御日本侵略之抗日战争,自一九三七年卢沟桥事变始为八年全面抗战,自一九三一年沈阳九一八事变起为十四年抗战。由此上溯至一八九五年,甲午战后,《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同胞即奋起反抗,持续至全面抗战爆发,终迎一九四五年“九三”胜利日。故此,吾人今日而言吾国抗战史,须以一八九五年至一九四五年为始终,前后共五十年矣。 120年前的7月25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时间过去了两个甲子。两个甲子,世界一切都在变化,唯一不变的是那令人痛心疾首的失败和耻辱的历史记忆。每逢甲午忆国难,殇思历史,国耻更能让人奋进。7月25日,为纪念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而建立的“中华抗战五十年纪念园”(一期工程)于辽宁省铁岭市的蒲河源头观陵山艺术园林落成。辽宁省市相关部门的领导,东北抗日义勇军研究中心、东北讲武堂研究会的专家学者,抗日老战士,东北抗日义勇军后人等各界代表500余人参加了当天的纪念仪式。 “中华抗战五十年纪念园”的主旨是为纪念从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开始,台湾人民及与全国人民开始不间断地抵御日本侵略者,终于迎来1945年抗战胜利的伟大壮举。从而以此激励国人,不屈不挠,团结奋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纪念园还以安葬抗战五十年间牺牲的抗日志士为目的,开辟了抗日义勇军、抗联和东北军抗日将领墓园。 “中华抗战五十年纪念园”起点以“甲午海战”为设计元素,以“甲午魂”广场开始。广场于湖水荡漾中,矗立着从当年黄海大海战的旧战场运来的高大礁石。此礁石上激荡着当年的硝烟,也染过民族英雄邓世昌等人的鲜血。礁石上刻着三个书法大字“甲午魂”。 广场左侧立有花岗岩纪念碑。碑文上写着:“中华民族抵御日本侵略之抗日战争,自一九三七年卢沟桥事变始为八年全面抗战,自一九三一年沈阳九一八事变起为十四年抗战。由此上溯至一八九五年,甲午战后,《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同胞即奋起反抗,持续至全面抗战爆发,终迎一九四五年“九三”胜利日。故此,吾人今日而言吾国抗战史,须以一八九五年至一九四五年为始终,前后共五十年矣。” 广场正面,有黑色大理石墙,墙上刻有金色的“中华抗战五十年纪念园”十个大字。大理石墙后为中华抗战五十年碑文。 缘山而建的地碑分成三段,每段的地碑两侧都建有代表性的事件或人物纪念标志。 第一段:从1894年7月25日甲午战争爆发开始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 两侧分别立有邓世昌塑像、《马关条约》主要内容碑、丘逢甲诗碑《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有简大师、柯铁虎、林少猫“台湾狮虎猫抗日三猛”的影雕。 第二段:1931年“九一八”至1937年7月7日卢沟桥全面抗战开始。 两侧有东北抗日义勇军将领张凤岐、赵亚洲、于德霖、白子峰、栾法章五人墓,有“东北抗日义勇军一百零八将纪念碑”,有黄显声、王铁汉、马占山、邓铁梅、苗可秀、唐聚伍、冯占海、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李兆麟等11位义勇军和抗联著名将领的浮雕群像。在这一段建有抗日义勇军、抗联和东北军抗日将领墓园。 第三段:卢沟桥全面抗战开始至1945年9月3日抗战胜利日。 两侧建有平型关大捷纪念碑、台儿庄大捷纪念碑、《开罗宣言》纪念碑。(上书《开罗宣言》全文)、缅北滇西战役浮雕、战时国民损失碑。最后为“9.3”胜利墙。 纪念园落成仪式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始,揭幕仪式后,相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学者代表纷纷致辞或讲话。大家表示:历史证明,没有强大的国家,民族就难逃任人宰割的命运。付出了巨大牺牲的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捍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任何人想要否定、歪曲甚至美化侵略历史,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绝不答应!中华抗战五十年纪念园的建立就是要告诫世人:中华民族是具有顽强生命力和非凡创造力的民族,只要我们紧密团结起来,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要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争取两岸早日统一,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据悉,中华抗战五十年纪念园工程将于2015年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全部峻工。
|